盛夏的惠州中证策略,暑气蒸腾却挡不住文明向善的脚步。8月25日,随着最后一站捡跑活动的哨声落下,由惠州市文明办发起的2025年暑假“快乐暑假 捡跑一夏”系列活动圆满落幕。
这场持续整个暑期的文明实践活动,以捡拾垃圾为小切口,通过“捡跑+N”的新形式,将环保公益与未成年人成长紧密结合,撬动了未成年人品德教育的大课题——全市300多组亲子家庭踊跃参与,12支志愿服务队联动发力,覆盖未成年人2250余人次,清理各类垃圾1.2 吨。家校社协同育人,孩子们用脚步丈量文明,用双手改变城市,成为了这个夏天惠州文明建设中最动人的风景线。
【机制保障】
三重防线“零风险”让家长们敢放手,孩子们更敢闯
公益活动不是冒险游戏,保障到位才能“玩”得尽兴。为确保未成年人安全参与、快乐实践,惠州市文明办始终把“安全”与“育人”贯穿全程,通过“家长陪伴+专业带队+ 点位公示”三重保障机制,即家长贴身陪伴解决“谁来看护”的顾虑,专业志愿者带队破解“如何引导”的难题,固定点位公示则让“去哪儿做”一目了然。
“每天早晨,阳光洒在志愿者马甲上,我牵着妈妈的手来捡跑,感觉自己像个守护城市的小卫士。”8岁的小霖婕在作文中这样写。当家长带着孩子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点位后,便有专业的志愿者在等候了。从工具分发、交通安全提醒,到环保知识讲解、实践礼仪引导,全程提供细致指导。如:金山湖志愿服务队“爱心宝妈团”更细化保障至 “过马路避让”“弯腰防磕碰”等细节,有效消除安全隐患,让家长成为孩子公益路上的“第一引导人”。
这种“安全有保障、参与有收获”的模式,不仅让未成年人敢于走出家门看看外面的世界,更让家长乐于陪伴孩子参与公益,切实推动“文明家风”在实践中落地生根。正如林慧颖同学在活动心得中写道:“这个夏天,有汗水浇灌成长,有妈妈温柔陪伴,还有保障团默默守护,我的暑假从一开始就写满了意义。”
【形式创新】
“捡跑+N”打造六大项目,让文明实践 “有趣更有料”
传统的环保教育常陷入说教困局。如何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更有乐趣,让孩子从被动说教进入主动探索?惠州突破传统捡跑“单一清扫”模式,创新推出“捡跑+N”系列特色项目的核心价值中证策略,将知识学习、技能培养与公益实践深度融合,让未成年人在“动起来”的过程中“学进去”。
针对未成年人认知特点与成长需求,活动精心设计六大特色项目,每个项目都融入趣味互动环节,让文明教育“润物细无声”:“捡跑+护绿科普”以“边走边学”的方式,讲解垃圾分类标准、植物保护知识,让孩子直观理解环保与生活的关系;“捡跑+应急救援(防溺水)”通过模拟危险场景、实操自救技巧,提升未成年人安全防护能力,筑牢暑期安全防线;“捡跑+登山”通过发放“环保任务卡”,鼓励孩子在家长协助下记录沿途植物与垃圾类型,在亲近自然中培养观察能力与环保意识;“捡跑+国防教育”设计“守护家园”模拟军事游戏,让孩子在奔跑与协作中体会“家国责任”,厚植爱国主义情怀;“捡跑+马拉松训练营”以循序渐进的运动计划,培养未成年人耐力与毅力,传递“坚持就是胜利”的精神;“捡跑+安全教育”结合交通规则、消防安全等常识,通过案例讲解、情景模拟,提升孩子自我保护意识。
六个特色项目如同六把钥匙,开启未成年人的成长之门。“湖边的塑料瓶为什么要及时清理?因为它自然分解需要上百年,还会被鱼虾误食,破坏生态环境!”在市区金山湖社区,周俊宇(河南岸中心小学五一班)向行人普及环保知识。“以前觉得捡垃圾是清洁工的活儿,现在我才知道,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事。”他说。
【榜样带动】
成长积分营造“比学赶超”浓厚氛围
一个暑假的文明实践很快过去。8月28日,活动总结仪式上,金山湖手拉手爱心志愿服务队的7名“小小志愿者”接过“最佳捡跑员奖””证书,成为全场焦点。他们不仅坚持参与活动,还拍摄公益vlog、撰写实践心得,带动身边同学一起加入:林慧颖与连祖森累计打卡39次,发布活动视频31条、撰写心得2篇,并列第一;卓松铭、卓松贇兄弟俩打卡38 次、发布视频 26 条;周俊宇、罗启森、郭梓航也以优异表现紧随其后。
未成年人需要成就感来巩固行为习惯,表彰榜样能形成正向循环。活动通过“成长积分榜”、每日打卡公示、优秀心得分享等方式,让孩子的努力被看见、被肯定,形成“比学赶超”的氛围。经过孩子们一夏的努力,166名“小小捡跑员”获得表彰:其中,“最佳捡跑员奖”63名、“最佳坚持奖”16名、“最佳捡跑宣传员奖”5名 、“最佳宣传参与奖”7 名、“最佳参与奖”75名。这些未成年人获奖者累计产出宣传视频250余条、心得文章50余篇。他们不仅成为惠州环保公益的“小小代言人”,更以自身行动带动身边同学、亲友参与文明实践,切实扩大了文明建设的“辐射效应”。
“每次看到他们在群里分享收获,我家孩子就更积极了。”一位家长表示,文明习惯不是一朝一夕,而是长期坚持的结果,真正的榜样力量并非刻意塑造,而是来自身边同伴的影响。
【常态长效】
将城市打造成没有围墙的成长课堂
“暑假结束了, 但不少家长反映‘孩子还想继续参与捡跑’,这既是对活动的肯定,也为我们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方向。”惠州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。作为我市“家校社协同关爱未成年人”的创新探索,“快乐暑假 捡跑一夏”活动不仅实现了“让未成年人在公益中成长”让的阶段性目标,更为构建“长效育人机制”积累了经验。
下一步,市文明办将联合相关部门与社会组织,以本次活动为基础,进一步优化三大机制,推动文明实践持续赋能未成年人成长:一是建立“亲子捡跑长期点位”,在全市范围内筛选一批交通便利、环境适宜的点位,每月定期开展活动,让“捡跑公益””从“暑期专属”转为“常态实践”,让城市变成了没有围墙的成长课堂;二是尝试设立“未成年人公益成长档案”,系统记录未成年人参与公益的次数、内容、心得等,为学校综合素质评价提供参考,引导更多孩子主动参与文明实践;三是推出“环保公益实践课”,联合学校、社区将“捡跑+ N”模式融入课后服务与社区活动,设计符合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实践课程,让文明教育覆盖更广泛群体。
文明始于心,实践践于行。未来,市文明办将继续以“立足实际、贴近生活、呵护未成年人”为原则,搭建更多“寓教于乐、知行合一”的实践平台,推动家校社协同发力,让更多未成年人在文明实践中收获成长,让环保理念、公益精神在代代相传中生根发芽,为惠州建设更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 “青春力量”。
来源:惠州惠民通
责编:陈钰 二审:朱瑞婷 三审:涂武刚 中证策略
万生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